▼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夏萌朗读音频正规实盘配资平台
大概很多人在婚姻中,都有过这样的感觉:
出于爱,心甘情愿替另一半做很多事。
甚至不惜委屈自己,退让底线。
但对方呢?
要么压根没看见,要么把你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。
不停“压榨”你。
长此以往,夫妻关系渐渐就失衡了。
一个违背直觉的真相是:
亲密而不越界,才是夫妻关系中最好的距离。
边界感,是每对夫妻的必修课。
唯有明白哪些事可以包容,哪些事不该代劳,才能让夫妻相爱又不彼此消耗。
家务,大概是夫妻间最常见的“战场”了。
生活中有个场景,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。
当常做家务的一方,安排另一半去做点家务时:
“让他去把脏衣服洗了,结果只把衣服丢进洗衣机,但不知道衣服洗完得晾”;
“让他去架子上拿工具,结果拿完工具,直接把工具箱丢在地板上变‘路障’”;
“让他去把碗洗了,结果只洗了碗,但锅没刷,灶台上的油渍也没擦”。
明明是希望对方能和自己一起分担家务。
但最终每次对方干完,自己都得追着善后,再收拾一遍。
累上加累。
如此一来,很难有好脾气。
可一旦发火,伴侣又会轻飘飘地甩来一句:
你和我说一声,我收拾了不就行了吗? 这点小事,干嘛要发那么大的火啊?
此刻,想必夫妻双方都会有这种感觉:
鸡同鸭讲。
你觉得他太懒,眼里看不到一点活儿。
他觉得你小题大做,自己明明做事了,却还要被指责。
两人越说越气。
“战争”一触即发。
然而,这其实不是任何一方的错,只是两人视角不同。
无法感同身受。
曾在某音上看到一个视频。
一位老公某天在厨房里炖老鸭汤,儿子喊他帮忙倒杯水。
他倒完水给儿子拿过去后,急忙赶回厨房。
谁知,老鸭汤已经溢的灶台上到处都是。
他只得压下自己的不满,开始收拾厨房。
这边厨房还没搞定,另一边洗衣机已经洗好衣服在“滴滴滴”地响了。
怕拖久了会忘记。
这位丈夫手忙脚乱地把厨房收拾好,又赶着去晾衣服。
这时,他瞥见老婆正躺在沙发上,翘着二郎腿玩手机。
“我这火气,噌的一下就上来了!”
正想发作,突然脑子里闪现了一个画面:
“诶,我以前不就这样吗?好吃懒做又‘耳聋眼瞎’。”
那个瞬间,他一下就明白了:
原来妻子以前的唠叨不是没事找事,是真的太累了!
后来夫妻俩聊到这事儿。
没有任何对彼此的责怪,反而一起笑了。
你们发现了吗?
感同身受不是靠沟通来的。
是体验来的。
得先“倒逼”对方去多做家务,才可能明白你的辛苦。
当对方感同身受后,自然就改变了。
因此,被家务压的喘不过气的人,都得学会一种心态:
摆烂,家务爱咋滴咋滴,只要全家还能活着就行。
就像如今有些女性,因为感觉被照顾家庭过度消耗。
因此,每周都会挑一个晚上,自己去酒店开个房间独处。
爱做啥做啥。
至于,孩子和家务,那都是老公该思考的问题。
之前戚薇曾被问到“是否认识老公所有朋友”?
她的回答,让不少人感到意外:
“我们有共同朋友,但朋友圈是分开的。
每次他和哥们出去,我从不问都有谁,几点回来。
也从不给他打电话,催他回家。
因为一群哥们在一起一定会聊些有的没的。
也可能吐槽下老婆。
那是一种最放松的状态。
这份信任,我要给到他。”
朋友圈,往往是我们生活中的“情绪解压带”:
不论是工作问题,还是家庭烦恼。
因为朋友是“无关人士”,所以更能放心地吐槽,发泄情绪。
而夫妻是“生命共同体”,往往面临着同样的现实问题,情感上也有更深的牵绊。
例如,你失业了感到焦虑。
若和妻子倾诉,也必然加重她的焦虑和负担。
但和朋友倒苦水,就能无所顾忌。
且朋友作为局外人,有时还能给到我们一些破局的新视角。
再说,夫妻间相处,总会有些不愉快。
例如,最近丈夫总是忙工作,老是忽略你。
你的理性知道,他是在为家庭打拼。
但感性上还是觉得有些委屈。
若直接和丈夫说,可能会增加他的压力,让他感觉不被理解。
倒不如和闺蜜随口“骂”两句,这些小事就过去了。
此外,中年之后,几乎每个人都被“丈夫、妻子、妈妈、爸爸、员工”等各种角色占据。
唯独没了“自己”。
而在朋友身边,是少有能卸下责任,闲聊八卦、喝酒吹牛的轻松时刻。
每个中年人,都需要这样的喘息空间。
因此,一段良好的夫妻关系,一定要提供空间与信任。
若总想参与对方的朋友圈,归根结底是自己的不安全感与猜疑在作祟。
不是伴侣真的有问题,而是你的心里在“闹鬼”。
所以啊,多把时间精力放在取悦自己上。
至于伴侣的社交,选择“抓大放小”:
只干涉原则性问题,那些会影响到家庭正常生活的:
像朋友借钱、狐朋狗友拉着去做非法投资等等。
而其他的琐事,就随伴侣去吧。
记得伊能静曾分享过一个故事:
她在和秦昊恋爱后不久,一次两人聊天时,秦昊提到自己有买房的想法。
而伊能静觉得这个想法太不切实际。
便以“过来人”的身份,苦口婆心地分析利弊。
但两人谁都说服不了对方,渐渐就争执地有些上头。
这时,秦昊突然说:
“我知道我的想法可能不够成熟,但这是我的人生,不是你的。
我就算要摔,你也不能剥夺掉我摔跟头的权利。”
一句话,让伊能静醍醐灌顶。
从那之后,对于秦昊的想法,她都只提建议,不干涉决定。
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曾说:
人生的意义在于选择,剥夺选择权等于谋杀灵魂。
的确如此。
夫妻不论多亲密,都别忘了两人是独立的个体。
都逃不掉要为自己的成长负责。
主动做选择,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,是每个人成熟的必经之路。
而以“为你好”为由,剥夺伴侣的选择权,也是在剥夺他变得成熟的能力。
必然会得到恶果。
例如,你非托关系给伴侣找个高薪工作。
但他不喜欢也不擅长,最终导致工作频频出错。
自然会回家埋怨“都怪你当初让我换工作”。
又或者,你强逼伴侣戒酒,对方可能当面不喝,背地里偷偷喝。
反倒增加夫妻隔阂。
因为人在感到被控制时,一定会用隐蔽的方式反抗,企图夺回主权。
我们都要接受一件事:
没人能改变另一个人。
所以啊,接纳家属本来的样子。
做他们的参谋,而非指挥官。
同时,也尊重他们的命运与因果。
之前听过一个故事,感觉很唏嘘。
小小结婚15年了,她的丈夫一直靠炒股谋生。
尽管期间也有赚有赔,但最终还是把家底都赔光了。
后来,她的丈夫拿小小的信用卡套现20万,企图翻盘。
结果又赔光了,导致全家陷入负债。
一开始小小很愤怒,也想过离婚。
但最终,还是因为心软妥协了。
“夫妻应该有难同当,而不是遇到问题就分家。”
因此,小小又以自己的名义贷款,希望能帮丈夫度过危机。
然而,这笔钱再次被赔光了。
一来二去,家里背上了50万的外债。
而小小一个月只有5000块的工资,完全扛不住“还债”和“日常开销”的双重压力。
因此,她曾多次劝丈夫去找份正经工作,或者做些轻资产创业,帮家庭“回血”。
但都被拒绝了。
这便导致小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:
离婚吧,可要一个人抚养孩子并偿还所有债务,压力太大了;
不离婚吧,很难说会不会被丈夫拖进更大的深渊。
其实很多人在婚姻中,都会跌入“心软”的陷阱:
因为不忍心看爱人受苦,所以甘愿为他们兜底。
然后企图用好言相劝,来让伴侣醒悟。
然而一个残忍的真相是:
人是劝不醒的,只会被痛醒。
甚至有些人撞过无数次南墙,依然选择死不回头。
正如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显示:
当行为没有代价时,人倾向于重复它; 当代价由他人承担时,人会变本加厉。
因此,当我们总替伴侣填坑时,很容易陷入一种恶性循环:
他犯错误——你承担代价——他逃避责任,行为恶化——你要承担更重的代价。
因此,真正智慧的做法,是做伴侣的教练,而非“救世主”。
首先,我们要区分伴侣制造的是什么类型的坑:
1)恶习坑,像酗酒、家暴、黄赌毒,必须设定硬底线,绝不退让。
例如,“你再出去赌博,我们马上离婚。”
2)能力坑,像投资失败,创业失败等,可以引导成长。
例如,“我们一起复盘哪里有问题,下回要怎么避坑”。
3)人情坑,像帮亲戚担保背债,或是借大钱给朋友但被背叛等,则要让他承担主要责任。
例如,“这笔钱算你的借债,你自己制定还款计划。”
其次,要牢记3条“填坑”原则:
1)救急不救穷:突发意外,威胁生命的坑要救;反复踩的坑不救。
2)伴侣必须付出代价:让他体验后果,例如被追债,征信逾期。
人唯有亲自痛过,被羞辱过,才可能改变。
3)给伴侣解决问题的工具,但不帮他解决问题:例如提供戒赌热线,提供一些找工作的信息等等。
我们可以在伴侣爬坑的时候递绳子,但绝不能替他爬坑。
希望每一个总为爱心软的人都能记得:
爱是助力成长,而非代替受苦。
没人能扛着另一个人的因果走一辈子,那会把自己累坏的。
点个吧,愿每对夫妻都能既相爱,又自由。
你觉得边界感对夫妻关系重要吗?又有什么相关的故事吗?
欢迎来评论区和大家聊聊~
作者 | 肖肖,心里有人烟,笔下才有眷恋。
主播 | 夏萌,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睡前时光。
图片 | 视觉中国,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2秒加星标,再也不担心找不到十点君↓↓
宏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